發(fā)布時間:2025-05-29 10:45:16
《西游記》第八回“我佛造經(jīng)傳極樂,觀音奉旨上長安”。如來解釋了為什么他要安排這么一樁考驗,找人去西天取真經(jīng)。
當時的東勝神州,南膳部州,西牛賀州,北俱盧州四大部洲里,只有那南膳部洲最讓如來佛祖操心?!柏澮鶚返?,多殺多爭,口舌兇場,是非惡海?!笔欠鹱娼o南膳部州做的評價。而當時的大唐帝國,恰恰就在這么一個深陷苦海的南膳部洲里。如來為了拯救那里的黎民百姓,就準備了三藏真經(jīng),以便勸人為善脫離苦海。
想要得到這真經(jīng),就得有取經(jīng)人親自到佛祖跟前,把經(jīng)取回去。就因為這個設定,才引出了唐僧師徒的西天取經(jīng)之路。
這只是故事背景,而《西游記》的取經(jīng)設定還包含著更深的用意??偟膩碚f,這取經(jīng)大業(yè)是為了完成三個目的:成就一個人、拯救一個人、鍛煉一顆心。
成就一個人,成就的會是誰呢?
董事長如來佛祖一開始就明示:誰能來西天取得真經(jīng),就有山大的福份,海深的善慶,可以回報他一個金身正果。換句話來說,說能完成這個項目,直接提升為高層,還給股份。
為了尋找這個取經(jīng)人,他還特地派常務副總觀世音遠赴東土大唐,親自遴選取經(jīng)人才。最后圈定了唐僧。
可為什么會是唐僧?
大家都知道唐僧是董事長如來佛二徒弟金蟬子,在一次集團常務會議上,仗著關系硬,他沒認真聽講,就被手段更硬的董事長開除出公司。
流沙河那一回透露的情節(jié)知道,金蟬子前后投胎了九回沒成功,這已經(jīng)是他的第十次機會。所以,如來佛祖也很想讓他的這位徒弟抓緊完成取經(jīng)大業(yè),從而重回金身。這是“自己人”,事關董事長的面子,董事長當然不可能放棄!
看來如來佛祖的真經(jīng)雖能夠普渡眾生,但他首先想要渡的那個人,卻是自己的徒弟。冠冕堂皇量身定做的新裝套在唐僧身上。董事長也不能免俗啊!
想要拯救的又會是誰呢?
孫悟空雖本領高強,但做事卻不占理兒;有逆天而行的氣概,卻沒有替天行道的大義名分。最后被如來壓在了五行山下。孫悟空在如來的公司里屬于一個被長期打壓的角色,有水平,卻總?cè)穷I導不高興。
去西天取經(jīng),正是如來給孫悟空的一個翻身機會。如來佛祖讓觀音菩薩告訴孫悟空,在五行山下等到唐僧,唐僧會幫小孫重見天日,以后小孫全程保護唐僧,兩者互惠互利。不僅如此,到完成取經(jīng)大業(yè)的那一天,他還能跟唐僧一樣,成為金身正果,也不枉從小就追求長生不老,與仙佛同壽的苦心。
小孫是把雙刃劍,董事長卻目光如炬,能發(fā)現(xiàn)每個人身上潛藏的巨大價值。五行山鎮(zhèn)壓小孫,既是對小孫大鬧天宮的懲罰,又給小孫獲得冷卻深刻反思的機會,同時又是董事長對未來業(yè)務長遠發(fā)展的謀篇布局。
但,在一個企業(yè)這個需要被拯救人,一定會被公司領導高度認可的。一個人的成功,不僅在于機會、運氣、自身努力,更重要的是身邊很多人都希望他行,最重要的是支持他的這個領導也希望他行!
鍛煉一顆心。
這顆心,不是具體屬于某一個特定的人,而是人性里具有共性的東西。
師徒四人,都很了不起,但是他們每個人身上,又都有很多不足,唐僧遇到困難就秒慫,還不辨是非;孫悟空脾毛急燥,爭強好勝,經(jīng)常惹麻煩;八戒好吃懶做,還貪圖美色;沙僧猶豫不定沒主意。
他們身上折射出來的優(yōu)點和缺點,正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縮影。而師徒四人最終通過取經(jīng)這個過程獲得圓滿結局,實際是在寓意人們?nèi)绾谓?jīng)過磨煉,使自己的內(nèi)心充盈,改過自新。
《西游記》并沒有刻意宣揚真經(jīng)的內(nèi)容,而是通過一段又一段降妖除魔的故事,展現(xiàn)出唐僧師徒是如何鍛煉意志,克服心魔,最終修得正果的。所以說取經(jīng)的最終目的就在于鍛煉一顆心,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去征服的自己的內(nèi)心。
參考
《王弘治進階讀西游》《紅頂商人胡雪巖》